4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合赚1040亿元,薪酬总额突破900亿元,同比增长28.34%。
简单换算一下,这群券商员工,半年人均收入高达27.6万元。
2025年上半年,金融圈的收入差距比想象中更为惊人。
随着A股上市银行和券商半年报披露完毕,两大金融子行业的人均薪酬数据浮出水面。
券商员工薪酬水平大幅领先银行业,平均来看,券商员工半年收入几乎是银行业的 1.5倍。
一、券商薪酬优势明显,银行相形见绌
2025年上半年,A股42家上市券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
数据显示,这些券商合计薪酬总额达到917.61亿元,较2024年同期的715亿元增长202.61亿元,增幅高达28.34%。
从单家机构来看,券商“一哥”中信证券的薪酬总额高达111.23亿元,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薪酬总额超百亿元的上市券商。
国泰海通证券紧随其后,上半年薪酬总额达到88.05亿元。
人均收入方面,中信证券员工人均薪酬以42.64万元排名首位,同比增长13.4%;中金公司上半年员工人均薪酬达38.67万元,同比增长超三成。
银行业的情况则大不相同,42家上市银行的260万员工,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薪酬为18.1万元,平均月薪为3.02万元。
这意味着,同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,券商员工人均半年收入是银行业的1.5倍还多。
银行业的薪酬分布也呈现明显差异。招商银行、南京银行、宁波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北京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超过4.5万元。
但六大国有银行的薪酬普遍较低,上半年人均月薪普遍低于3万元。
二、业绩分化与经营模式差异
券商薪酬水平能够大幅领先银行业,最直接的原因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回暖。
2025年上半年,A股三大股指年内均实现上涨,上证指数涨2.76%,深证成指涨0.48%,创业板指涨0.53%,市场回暖让券商各条业务线的收益都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成交额的放大让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增加,券商的自营投资业务也因为股价上扬而获得较佳收益。
42家直接上市券商共计收获营业收入2518.66亿元,同比增长11.37%。同期,归母净利润合计1040.17亿元,同比增长65.09%。
相比之下,银行业面临利率下行的挑战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指出:“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利率,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。”
各类利率均呈下行态势,未来仍将延续这一趋势。与低利率相伴随的,还有一个重要现象,资金“脱媒”。
资金从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,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。
2025年前7个月,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5.12万亿元,但主要的贷款规模增速却有所下降。
此外,券商薪酬管理制度也更加灵活多样化,多家券商就在半年报中透露了薪酬投入的方向与管理策略。
三、行业分化加剧,人才竞争转向
展望未来,银行和券商的发展路径或将进一步分化。一方面推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型,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。
银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,需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、资产管理业务、资产交易业务以及推行综合化经营。
这些转变意味着银行业需要大量新型人才,据2025年银行业的招聘信息显示,信息科技与数字资产运营方向的岗位需求急剧上升,计算机科学、网络安全、大数据等专业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宠。
券商行业则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利率水平下降、息差收窄和脱媒趋势的出现,都为包括资管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环境。
预计券商薪酬管理体系会不断完善、灵活,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竞争力水平。
而具备竞争力、灵活性的薪酬制度也更容易吸引人才,为券商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当然,银行业的薪酬结构也在调整,多家大行提出薪酬资源要向基层员工倾斜,提升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未来金融行业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,金融研究生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“高端化、科技化、国际化”三大特征。
那些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,将在这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。
他们可能一边操作着区块链资产交易,一边处理着绿色金融产品,享受着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溢价。
金融行业的收入差距可能会继续扩大,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